2.中国古代的法律向来被世人称之为
3.“你有权保持沉默”,这一法律谚语的形成,缘于美国的 __
4.“听取隆著者,也听取卑微者”这句谚语来源于
5.“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这句谚语来源于美国废奴运动领袖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西方的法律谚语。( )
A.对
B.错
7.所有法律谚语都是绝对正确的。
A.对
B.错
8.《威尼斯商人》中对于当时法律的认识和理解完全正确。
A.对
B.错
9.宗教与法律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
A.对
B.错
10.任何一部电影作品,都是能从某一角度或者某几个角度反映特定时期的政治法律状态。
A.对
B.错
11.法律不帮助怠于主张权利的人。
意思是:诉讼是有时效的,及时主张权利,既便于举证,也便于控制事态。基于民事案件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若不及时主张权利则视为对个人权利的放弃,将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A.对
B.错
12.一份不公平的合同也好过一场冗长的官司。
意思是:一份不公平的合同,在法律上也是强有力的证据,法官会平衡双方的利益,对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做出相应的调整,让合同趋近公正,如果连一份不公平的合同都没有,那么打起官司就像拉家常,越拉越长。
A.对
B.错
13.无救济无权利。
意思是:法律对公民权利、自由规定得再完备、列举得再全面,如果在这些权利和自由受到侵犯之后,公民无法获得有效的法律救济的话,那么,这些法律上的权利和自由都将成为一纸空文。
A.对
B.错
14.有规则就有例外。
意思是:每条规则都有例外情况。法律不可能一刀切。
A.对
B.错
15.无证据即无诉讼。
意思是:打官司要凭证据说话。没有证据,无法证明主张的成立。
A.对
B.错
16.住宅是个人的城堡。
意思是:公民的住宅是公民自由与幸福的堡垒,神圣不可侵犯。只有国家统治者可以利用公权干涉公民私领域的自治权。
A.对
B.错
17.任何人均不得因其不法行为而获益。
意思是:违法取得的财产和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不是依法没收,就是返还原主。
A.对
B.错
18.不了解事实可以作为借口,但不懂法律却不能作为托辞。
意思是:不了解事实,可以说明你主观上不是故意的。许多场合可以免于处罚或者从轻处罚。但法律自从公布之日起每个人就有学习的义务。违法了,不能以“我不懂法”作为托辞。
A.对
B.错
1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是西方的法律谚语。
A.对
B.错
20.“多嘴的法官不用脑”是中国的法律言语。
A.对
B.错
21.“法官的操守如同皇后的贞操,不容怀疑”典故出于古希腊国王凯撒休妻的故事。
A.对
B.错
22.“紧急时无法律”这一法律谚语产生于中世纪的教会法。
A.对
B.错
23.关于“法律文化”的研究,中国法学界始于1985年。
A.对
B.错
24.獬豸的形象,取意于对中国传统司法精神的继承。
A.对
B.错
25.《史记》,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法制历史。
A.对
B.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