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心理卫生的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 心理健康的状态和思想品德的优良 B. 心理健康的状态和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C. 心理变态的预防和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 D. 思想品德的优良和心理变态的预防 ...
16: 家庭原因包括: A: 家庭学习环境恶劣 B: 家庭情绪气氛和道德气氛不良 C: 家庭缺乏温暖 D: 家庭教育不当 ...
7: 常见的主题班会形式有以下几种:讨论式主题班会、()、报告式主题班会、文艺式的主题班会和纪念性主题班会。 A: 专题式主题班会 B: 竞赛式主题班会 C: 朗诵式主题班会 D: 辅导式主题班会 ...
9: ()与课堂教学不同,它具有灵活性、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 A: 课外活动 B: 集体活动 C: 课堂活动 D: 辅导教学 ...
27: 全面性原则包含的两个方面内容:一是班主任的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要使每个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获得全面的、持续的、和谐发展。 A: 错误 B: 正确 ...
18: 小学班主任应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社会交往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疏导的能力。 A: 教学能力 B: 思想品德教育能力 C: 表达能力 D: 完善自我修养的能力 ...
20: 学校原因包括:();超编的班级集体与众多亟需个别辅导的学生个体的矛盾。 A: 办学思想存在偏差 B: 教育者本身尚有不少薄弱环节 C: 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不适应 D: 在教学方面存在不少矛盾 ...
12: 班主任萌芽于()西欧的一些国家,兴起于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的班级授课。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17世纪 D: 18世纪 ...
3: 学生的()是以完成学校现行教育计划的一种形式和途径,以认识客观世界为主要目的,为将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标的实践,是一种尝试性活动。 A: 文学实践活动 B: 文化实践活动 C: 教学实践活动 D: 社会实践活动 ...
23: 小学班主任的职责,在教育部1988年7月制定的《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暂行规定》中有明确规定。 A: 错误 B: 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