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中“其实”是一个复音词。 A. 错误 B. 正确 ...
1. “技经肯綮之未尝。”中“肯”的意思是附着在骨上的肉。 A. 错误 B. 正确 ...
6. 关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中的“知道”,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是两个单音词 B. 是一个复音词 C. 词义为:懂得道理和规律 D. 词义为:明白、懂得 ...
1. 下列各句中的“中”字意义相同的是( ) ( )( ) ( ) A.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B. 吾将曵尾于塗中 C.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D. 木之中绳,而輮以为轮 ...
6. 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这种词是( ) A. 连绵词 B. 叠音词 C. 附音词 D. 合成词 ...
1. 在“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怒”的词义是( ) A. 振奋翅膀 B. 奋发 C. 愤怒 D. 怨愤 ...
5. “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是个判断句。 A. 错误 B. 正确 ...
6. 古今字的来源有两个,属于同源分化的是()()()() A. 弟—悌 B. 益—溢 C. 莫—暮 D. 辟—避 ...
9. “姜氏欲之,焉辟害?”中“焉”的词性和意义是() A. 助词,哪里 B. 助词,怎样 C. 代词,哪里 D. 代词,怎样 ...
3. 《战国策》属于国别体,它分为东周、西周、秦、齐等多少国() A. 10 B. 11 C. 12 D. 13 ...